东莞日报
  • 东莞日报
  • 在线办理
  • 遗失声明
  • 公告启事
  • 分类广告
  • 工商广告
  • 批前公示
  • 拍卖公告
  • 刊登热线:0769-22868041
  • 刊登热线:136-8666-9112
新闻动态
东莞“食春”计划解锁热门膳食
 东莞“食春”计划解锁热门膳食
东莞日报
■春天的东莞,就是吃艾角的时候
■春明茶是东莞民间的一种凉茶
■制作春明茶的中草药材料众多
■采收木棉花晒干或烘干,就是一道药食两用的佳品
不时,不食。春日,食春。
春已过半,清明将至。春水漫生,春林日盛,春风十里,春日美食怎可辜负。东莞人在春日采集新绿鲜嫩的味道,用舌尖感受春天的兴致,将春意与春光细细品尝。食过春鲜,才知春味。
短暂的“吃春”季节,生机勃勃的田艾在莞邑田间涌起;一杯传承家乡味的春明茶轻轻飘香;装点城市的火红木棉花,绽放在浓汤里,将餐桌变成最新的舞台……愉悦春日里,惜春的人总能在“唇唇”欲动间品出青翠的春、万紫千红的春。一口下去,皆是春光!你在东莞有“食春计划”吗?一起解锁东莞3款与绿草繁花有关的热门膳食。
“艾”在东莞情飘香
传统的东莞味道与时节紧密联系。春天的东莞,就是吃艾角的时候。艾角的“艾”,学名叫“鼠曲草”,具有药用价值,被东莞人视为一宝。
农历二月,艾叶刚刚抽出嫩芽,采摘便可以开始。采回来的鲜嫩艾叶,洗净泥土,在锅里焯熟,用刀剁碎。然后和白糖水一起注入炒熟的粘米粉。三种材料拌匀,擀薄,就做成艾角的皮。更讲究的,是馅料。常见的艾角馅料用眉豆来做,豆子先浸泡一两个小时,再煮软、捣烂。随后加入油、盐、糖,和些许葱花,拌匀翻炒,直至香味扑鼻。像包饺子一样,将皮与馅组合,包好后上锅蒸20分钟,艾角就做好了。趁热下肚,外皮Q软,内馅有浓郁的豆香味和葱香味,回味中,艾叶淡淡的草木芳香泛于舌尖,一如春天的味道。
清明时节吃艾角,其实不单单是一种传统,还因为艾草具有祛湿热、补气血、温经脉等功效。艾角、艾饼、艾叶粥、艾叶菜丸、艾叶煲鸡……不同镇街的艾草食物花样繁多,正是春日吃艾,各有所“艾”。
莞城、厚街等地会像包饺子一样做成“艾角”;在虎门和长安一带,则以“艾草镬餐”较为常见,也就是在大铁锅中,像煎薄饼一样,把艾饼煎得又香又脆。而在清溪、塘厦一带,以客家风味的“艾粄”居多。艾角还有咸甜之分,有人喜欢包上花生、芝麻及白糖等馅料,也有人喜欢用眉豆、绿豆做馅,还有人会用菜丝、冬菇等做馅,各家喜好随人心意。
做艾角、吃艾角,已成为东莞人“春日限定”的一种温暖情怀。在石碣,很多妇女都会制作艾角,她们保留与延续着这一传统美食。这个春季,在一个艾草飘香的日子,石碣鹤田厦社区的志愿者阿姨们相聚一堂,准备食材、揉面团、做粉皮、包艾角,她们围着桌子忙得不亦乐乎,最终出炉一批精致美味,且软糯清甜的艾角。她们将艾角细心打包,出发走访社区里80岁及以上的高龄长者,为老人送上艾角,向他们表达关心,传承尊老爱老精神。
看到美味的艾角,老人们都笑开了花。长者刘婆婆高兴地紧紧握住她们的手说道:“你们真有心啊,每年都能收到你们做的艾角,谢谢你们!”“我们一起制作艾角有七八年了,就是让老人开心一下。”一位阿姨表示。据了解,制作艾角的阿姨们,常通过制作传统美食,向老莞人送上一份温暖人心的老味道。
小小的“艾”美食,不仅展现了东莞的特色美食文化,还承载着家族代代相传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
春明茶里“道”传承
对于许多东莞人来说,春天必不可少的,莫过于采制“春明茶”。
春明茶是东莞大朗镇民间的一种凉茶,据载从明朝中期开始流传下来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,因其具有祛热解湿等功效,曾是大朗人每家每户必备的家常之宝。
清明节前后,雨水丰沛,山间草木蔓发,碧绿葱翠,正是一年采茶的好时节。大朗镇水平村的村民在上山扫墓时,习惯在山路上采摘一些药草,带回家洗净、晒干、储藏,等到天气炎热或身体上火不适时熬水饮用,这种天然的凉茶就叫春明茶。因为在清明前后采摘制作,因此又称之为“清明茶”。
传统的春明茶是由荔枝叶、金银花、雷公根、红背菜、田基黄、水浪叶、葡萄叶、山崖虎、一点红、珍珠草、香芋叶、葵扇叶、凤尾草、香根、鸡仔草、蒲公英、木棉花、艾草、黄果籽等近百种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,而简化的春明茶至少也需要几十种草药。由于制作春明茶的材料众多,常常不是一次就能采摘完,其中有一些材料在夏季时摘取效果更佳,如荔枝叶、龙眼叶等。
宋代陈昭遇在《太平圣惠方》中指出:“岭南土地卑湿,气候不同,夏则炎毒郁蒸,冬则温暖无雪,风湿之气易于伤人。”岭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,夏天湿热、冬天干燥。人们体内容易“聚火”,俗话说也就是“上火”或“热气”。
东莞深居珠三角腹地,饮食习惯深受广府文化浸染,在“取用”与“食用”之间讲究顺天应时、就地取材。为了除湿去热,先民们在长期探索中摸清了一些野草的药性,他们将这些有清热消暑、祛湿解毒功效的药草配成许多杂方不一的“土方凉茶”。
春明茶作为岭南凉茶文化之一,以“药食同源”理论观点为基础,积极探索可放心“食用”之“药”,取之于大自然的植物草本精华,经本地人世代相传研究、实践,不断总结经验和积累完善,具有传统医药价值,有着除湿去热、消暑解毒等作用。它性凉而不寒,入口味苦却回甘,是男女老少四季可服的“特饮”。每当因饮食不律、上火而引起身体不适时,煲春明茶饮之,效果甚好,不少东莞人的记忆都有它。
春明茶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饮食智慧,浓缩了中草药文化,具备“预防”“保健”“健康”的特点,有着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,并于2010年被列入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“花式”靓汤不负春光
宁食无菜,不可食无汤,广东人爱喝汤众所周知。岭南地区多湿多热,广东人特别喜欢煲各种祛湿汤品。三四月间,如火焰一般盛放的木棉花便是这些汤品中的“明星”食材。
因此,在东莞人的眼里,木棉花不仅是美丽的“英雄之花”,更是他们春日餐桌上的重要角色。一系列如木棉薏米排骨汤、木棉陈皮鲫鱼汤、木棉茯苓老鸭汤等汤品轮番搬上餐桌,成为春日膳食一道美丽风景线。
木棉花味甘、淡,性凉,归脾经、大肠经,具有健脾祛湿、活血清热的功效,这是它在广东的春日饮食中占据了不可替代地位的重要原因。每当回南天来临,一碗热腾腾的木棉花祛湿汤,便成了东莞人迎接春天的独特方式。
木棉花别名有斑枝花、琼枝、攀枝花,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,多见于华南、西南地区。木棉花在3、4月间盛开,采收木棉花晒干或烘干,就是一道药食两用的佳品。木棉花的药用,始载于清朝时的岭南名医何克谏所著的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其在藏族验方如二十五味松石丸、十一味甘露胶囊,蒙药如八味沉香散、健脾散中,皆有应用。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“能行经络,达病所,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”。
深谙食补养生之道的东莞人,除了用木棉花煲汤,还创新出了木棉花祛湿茶、木棉花祛湿粥等多种美味。然而,享用木棉花也有讲究。路边的木棉花虽然诱人,但长年累月吸收汽车尾气和灰尘,其益处可能转变为坏处。因此,采摘木棉花时,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地方。
东莞人对木棉花敬爱,是对自然的尊重;对木棉花的烹饪,是对生活的热爱。在湿润的回南天里,一道道木棉花制成的汤品,愉悦着东莞人的舌尖,保护着东莞人的身体,更传承了岭南地区深厚的饮食文化。东莞人的春日好滋味,就在这一碗碗精心煲制的靓汤之中。一碗“花式”靓汤,温暖着岭南大地千家万户的每一个清晨日暮。当木棉遇见靓汤,不负春光,不负味蕾。
对于吃货来说,一个季节的伊始,意味着一个全新美食季的揭幕。正值春分时节,你的春日菜单有什么?春分尝春菜,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习俗,当下菜市场里上新的鲜嫩春笋、香椿、芦蒿、荠菜等多种特色春菜,写满季节变换的喜悦。不妨顺时而食,收下节气的赠予,让味蕾感受春天的滋味。
收缩
东莞日报登报:在线客服
  • 官网客服:在线办理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工商广告
  • 官网平台:刊登热线
  • 0769-22868041
  • 官网平台:客服电话
  • 136-8666-9112
  • 官网平台:微信办理

  • 扫一扫微信办理
东莞文明窗口 扫一扫微信办理